查看原文
其他

问题解决: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之道(宋兵波)

2015-11-22 宋兵波 班主任杂志社

探索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之道,人们常会在他们身上寻找共同之处,诸如丰富的教育知识与实践经验,工作勤奋,爱思考,有亲和力,责任感强,有爱心,能公正待人,等等。那么,是否具备了这些就一定能够成长为优秀班主任呢?现实中,我们看到:并不是所有班主任在具备了上述共性之后就一定能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校长信任、社会赞赏的优秀班主任。这是何因?究竟有没有成长为优秀班主任的“兵法”或“秘籍”?

一、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之秘

事实上,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之道,除了前面罗列的共同之处外,还必定具备一般班主任所普遍缺乏的典型特质,即发现、分析、解决班级问题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问题始终是一个与“困难”“麻烦”“消极”关联的概念。在工作中,人们总是试图避免问题的产生,甚至刻意躲避问题,因为问题总是与不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效、业绩,必须克服、解决工作中的各类问题。或许可以这样说:正是对一个个大大小小问题的发现及其解决,才真正促使一个人由平凡走向卓越。换言之,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但问题解决一定是成功之母。在班主任的职业生涯中,正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班级问题,才为他们提供了向优秀班主任转变的契机;正是对各种各样班级问题的正确认识及有效解决,才促成班主任逐步从平凡走向优秀。所以,若问优秀班主任是如何“炼”成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是经由“问题”炼成的!

一般来说,问题是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经由现状通向目标的过程,达到目标就意味着问题得到了解决。班主任要解决的是一类特殊的教育问题,是班主任在班级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校长、学科教师、家长所面临的问题虽同属于教育问题,但除了教育问题的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性。从工作内容与任务来看,班主任所面对的独特性问题,主要包括班集体建设问题、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教育问题以及学生品德、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问题等。这些问题虽然也会出现在其他教师的视域中,但班主任的审视角度不同。在班主任看来,它们属于需要通过班级生活的方式解决学生社会性成长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问题。

班主任是一班之“长”,在优化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在中国基础教育学校涌现出的教育家中,几乎每个人都曾从事过班主任工作,更有学者认为,班主任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家!为什么班主任与教育家有如此近的距离?一个最显著的原因,是班主任比学科教师面临更多的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班主任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和解决学生、班级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他们通过积极面对问题,“摆平”各类问题,促进学生社会性成长和个性化发展,维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同时实现自己班级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教育实践智慧的不断丰富。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班主任拥有成长为教育家得天独厚的条件。或者说,真正的教育家一定是解决教育问题的高手、能手,而直面现实教育问题,探索教育理论问题,形成解决各类班级教育问题的能力,是班主任成长为教育家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进而成为一名优秀、卓越的班主任,最终成长为一名教育家,首先要学会面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类问题,并在对教育问题的解决中,不断生成教育智慧。那么,班主任如何面对并解决班级中的问题呢?

二、班主任有效问题解决的必备潜质

有效解决各类教育问题,需要班主任具备以下潜质。

首先,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了解、理解、分析班级现状和工作目标之间的差距,就产生了班主任要解决的教育问题。不断分析并时刻意识到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可能差距,这是一种正确的问题意识。形成问题意识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了解现状的能力,主要是对班级运行过程中各类信息的分析和掌握。在班级日常运行过程中,学生身心发展现状、阶段性发展现实、学业发展状况等,都是班主任要不断了解并及时更新的内容。二是理解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科学而准确地把握班级运行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全面而准确地了解不同学生身心发展、学业发展阶段性目标。对比现实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是班主任发现班级工作中一个个现实、真实问题的前提。这构成了班主任快速成长的契机。

其次,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具有问题敏感性。问题敏感性主要是班主任对工作中所面临问题的洞察与感知。面临同一件事实,在不同的班主任眼中,有的看到了明显的或潜在的问题,有的却认为根本就不是问题;有的认为是大问题,有的却认为是微不足道的问题。这表明,班级问题常会因人而“异”,带有“个性”(但这并不表明问题仅仅是一种主观性的存在),同时也表明不同的班主任对问题的敏感性存在着差异。事实上,在学生身心发展与学业发展过程中,学生发展现状与班级教育教学目标之间通常存在差距、空间,这就是班主任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问题或者学生现状与学生发展目标的不同认知,构成了班主任对班级问题的不同感知。敏感性强的班主任拥有较强的现状判断力和目标理解力,而敏感性弱的班主任常常对学生现状与发展目标的意识并不强烈,这就导致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和意识。

再次,班主任在问题解决中成长的关键是拥有科学的问题诊断力。班主任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敏感性,只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科学而准确的问题诊断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问题诊断指班主任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性质、成因、类型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科学的问题诊断,来自于对问题客观、深入的分析。班主任在工作中分析问题性质,要明确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是班级运行中的问题,抑或是学校、家庭环境的问题,哪些问题是可控且可改善的,哪些是可控但有可能改善不好的,哪些是不可控且难以改善的,明确问题的性质将为有效问题解决奠定基础,也为具体解决问题提供行动依据。班主任要分析导致班级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是外因还是内因,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是教师原因还是学生自身原因,等等。只有找对成因,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另外,还要注意对问题类型的分析,是学习问题还是成长问题,是心理问题还是能力问题,是环境问题还是条件问题,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等等。厘清问题类型,将为解决问题找到有效切入点,从而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班主任问题解决的真正“智慧”

有没有解决各类班级问题的“红宝书”,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班主任在不同的班级、面对不同的学生所采取的解决思路与具体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并可能以“迥异”的形式取得“殊途同归”的效果。这表明,班主任工作没有普遍的“兵法”可循。这一结论并不是要否认班主任的优秀工作经验与工作智慧推广的价值。恰恰相反,人们总能发现优秀班主任群体的共性:勤观察,爱分析,善思考。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是在面对班级的各类问题时“勤观察、爱分析、善思考”,最终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更为重要的是,在所有班级教育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优秀班主任一定拥有系统、全面、科学并带有鲜明个性的个人教育理念或思想,有自己鲜明的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管理观、评价观,这是形成班主任问题解决智慧的基石。不难想象,以非科学、不规范甚至错误的教育观、学生观指导班主任工作,不仅不能科学地解决班级中的问题,更有可能制造、诱发出诸多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这不仅增添了班主任的“困扰”,还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与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行。

所以,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不仅要掌握问题解决的“治班之术”,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科学的“育班之道”。唯有道术并用,才能真正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这需要班主任工作由“常规事务型”向“问题解决型”转变。

此外,班主任要认识到,班级工作是处理学生社会性成长和个性化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而不仅仅是一个日常性、常规性、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因此要将其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班主任轻视问题、回避问题、漠视问题,必将错失形成真正班级智慧的良机。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积极地“悦纳”各类问题,将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基本的工作方式或积极的工作模式。

总之,班主任在工作中只有不怕、不回避、不制造问题,以积极的心态发现、正视并解决问题,才能最终经由问题解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宋兵波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100083)

责任编辑:赵敏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